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引领  >  正文

智能时代的红心少年, 让现代科技与党史教育碰撞出新的火花

来源: 作者:梁申仪(学生第一党支部)、李靓审核人:发布时间:2021-06-23点击数:

猜猜看你和哪一位党史人物的容貌最为相似?想学如何用灯带“动感作画”吗?近日,在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实验室里,朱凌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智能时代》通识教育课。由于通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文、理、工科学生兼有,涵盖了全校各个学院,学生们编程基础不一,有些甚至是零基础。因此,借着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朱凌老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制定创新教学方案,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将党史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融合,设计了一系列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物联网控制、智能硬件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们更形象更真切地体验人工智能时代中信息物理空间融合的程序设计在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强大应用,也让党史教育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近学生。

作为“双带头人”教工支部书记,朱凌老师十分善于在专业教学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现代科技与课程思政融合。课堂上,朱凌老师指导学生们采用当下流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利用摄像头人脸捕捉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识别自己与近代哪一位党史人物的容貌最为相似,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了解一下这位党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寻找着与自己相像的历史人物,在一番努力地搜索比对识别后,纷纷报出了自己的实验成果,其中不少成果的相似度都在80%以上,有些学生甚至惊讶地发现,自己和青年时代的老一辈革命家长得十分相似。比如,信智学院的李想同学在做人脸识别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候非常相像,顿时感到无比自豪,更加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金融学院的何奕清同学通过人脸识别实验,发现自己与新中国国徽设计者之一、现代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的面容最为相似,让她感到既惊喜又荣幸。何奕清同学说,“通过修读朱老师《智能时代》这门课,我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对前沿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之前听很多人说在社交平台上玩‘最像哪位名人’、‘预测未来模样’这些脸部比对的小程序,而现在自己也能在课堂上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实现从代码前走到了代码后,真切地感受到‘触脸可及’的智能时代就在我们身边。感觉非常美妙!”

来自工商学院的倪嘉毅同学和财税学院的覃帅同学、金融学院的张文俊同学在朱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现了一个虚拟仿真点歌台,通过物联网播放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振奋人心的红色歌曲,并结合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编写程序将朗读的入党誓词在屏幕中显示出了中英文不同版本。三位同学表示:“朱凌老师形式新颖、妙趣横生的通识课不仅让我们能马上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近距离地体验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在智能时代中的广阔应用;同时,在建党百年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朱老师带领我们重温党史,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让课堂学习更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同学们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F714

围绕“礼赞百年心向党”的主题——让现代科技与党史教育碰撞出新的火花,朱凌老师带领着智能时代中的红心少年们用数十条灯带通过树莓派编程创作,动感绘出了一个大大的党徽,用程序员独有的浪漫方式,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上了自己最美好最热忱的祝福。

信智学院党委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方法,重视将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作为《智能时代》课程的主讲老师,朱凌老师充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积极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将“党史教育+前沿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既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深耕者,也是帮助学生锤炼品格意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引路人。朱老师认为:“没有哪个时代,科技与我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而‘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在传统教学中似乎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苍白讲解。这时候,作为教师的自己突然感觉,我们仿佛与时代的距离又太远。怎么教?才能教的好?太难了!但我坚信,教定以引领时代为使命。所以,我决定改变教学模式,推陈出新,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淋漓尽致地感受人脸识别、文字识别、语音合成/识别与控制、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物联网前沿技术。同时,将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兴科技的教学当中,培养青年学生建立辩证的工程科学观,激发他们投身祖国伟大建设事业的热情与斗志。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关闭